一、發展概況
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汽檢)成立于2003年9月,2016年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上海汽檢前身)完成事轉企改制。上海汽檢是經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交通運輸部、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政府主管部門授權,是華南華東地區唯一獲得國內全部機動車檢測資質具有獨立第三方地位的國家級機動車產品檢測機構。
2012年11月成立國家新能源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汽檢位于上海安亭國際汽車城內,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目前總資產超過20億元,具有投資規模大、檢測門類全、技術水平高、綜合技術服務能力強等特點。
經過多年持續建設,上海汽檢在新能源機動車檢測領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檢測技術能力和檢測研究體系。除具有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代用燃料等完整的機動車整車檢測能力外,在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電驅動力系統總成、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電池模塊、燃料電池電堆、加氫口、車載氫系統等新能源機動車關鍵零部件方面,具有包括環境模擬和硬件在環在內較完整的試驗評價能力,特別是在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電磁兼容領域、燃料電池汽車涉氫性能測試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綜合檢測能力和設備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上海汽檢目前正在開展的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的檢測評價研究、車用電力電子系統及關鍵零部件檢測評價技術研究、燃料電池堆在實際強化道路條件下的振動耐久性試驗技術研究、基于數據監控平臺的燃料電池汽車數據采集標準及測評方法研究、基于大功率氫燃料電池電堆的耐久可靠性及環境適應性研究、70MPa預冷加注一體化加氫機開發,從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產品壽命、測試設備開發、數據采集等多層面、全方位進行檢測評價技術研究,為我國電動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2018年8月上海汽檢聯合多方合資組建了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研智聯”)。該公司是臨港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技術依托平臺,為了推動臨港地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上研智聯規劃設計并實施建設了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示范區內包含的封閉測試區、26.1公里開放道路、數據中心于2019年8月投入使用;并于2019年9月成功獲得了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于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的聯合認定。上海汽檢作為上研智聯的主要股東單位,組織上研智聯的工作團隊形成了“測試、研究、標準、示范”于一體的產業公共服務功能。
上海汽檢緊密圍繞國家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檢測認證服務需求,建設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為上海及國家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發展提供檢測評價技術支撐,為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全面、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二、測試技術及規范研究與制定
上海汽檢承擔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及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及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及應用標準化工作組秘書處工作,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等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按照上海市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新能源能汽車及配套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努力使上海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為推進上海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2019年開展了《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公共數據采集技術規范》、《電動乘用車運行安全和維護保障技術規范》等多項上海市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上海汽檢2019年牽頭開展國家標準——《道路車輛 盲區監視系統(BSD)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的制定工作,并完成標準公示;牽頭制定的《燃料電池汽車及加氫站公共數據采集關鍵技術研究與標準》,已在上海市地標委立項;參與GB/T19233-2020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的研究;參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EMC、燃料電池汽車、乘用車/商用車AEBs和LDKs、夜視系統、后門開啟盲區、后部穿行等多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新能源地標委及智能網聯工作組聯合制定《上海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行動方案(2018-2020)》于2019年正式發布,該方案解決技術標準“不全面、不適應、不同步”的問題,加快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標準研究和制修訂步伐,保障上海市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019年,上海汽檢牽頭承擔上海市科委項目《基于實際路況的燃料汽車測試與驗證技術研究》、《燃料電池汽車及加氫站公共數據采集關鍵技術研究與標準制定》,上海市經信委工業強基項目《基于蜂窩網的車聯網(C-V2X)系統產業鏈關鍵技術提升“一條龍”》,并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70MPa預冷加注一體化加氫機開發》、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智能系統級測試驗證平臺建設》、上海市科委項目《基于數據監控平臺的燃料電池汽車數據采集標準及測評方法研究》、、《基于大功率氫燃料電池電堆的耐久可靠性及環境適應性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三、檢測能力建設
上海汽檢在“十三五”期間計劃投入16.8億元,在機動車安全,環保,節能,氫能源和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等領域加快相關檢測能力建設。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聚焦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 (含管理系統)和燃料電池四個核心檢測試驗技術領域,建設純電動、混合動力、代用燃料、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安全、節能、環保等綜合技術性能的試驗和評價技術能力,可開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電池、電控系統和電機系統的各項檢測,實驗室通過了中國國家計量認證和國家實驗室認可。近年來投資建成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測試系統、密閉蒸發綜合試驗系統、重型車車載排放試驗系統等,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檢測能力,為企業提供研發和檢測認證的全方位服務。
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上海汽檢的檢測能力已經覆蓋Euro-NCAP 2018主動安全項目的測試技術能力,并順利完成了《自動緊急制動車對車的測試v201》、《自動緊急制動對道路弱勢使用車的測試v202》的CNAS評審工作,同時完成了智能網聯汽車自然駕駛場景采集方案,在臨港地區和嘉定地區的開放道路開展了部分自然駕駛場景數據采集工作。
同時,上海汽檢加快推進布局全國的發展步伐,在湖南、江蘇、安徽、福建、河南、天津等地采用多種投資合作模式,實現共贏發展。其中,2019年與江蘇如皋市氫能小鎮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目前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氫燃料電池整車與部件檢測基地,目前已經具備燃料電池整車、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電池電堆性能測試、環境測試、IP測試、振動測試等能力以及加氫口、車載氫系統性能測試能力。
四、國內外交流
上海汽檢非常注重與國內外汽車知名企業、科研院校和檢測機構保持密切溝通,定期開展技術交流和合作。
2019年組織召開了“北京汽車行業協會及北京汽車企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技術交流會”、“長三角汽車工程學會團體技術標準合作研討會”、" 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法規與技術發展國際交流會 ",在業內取得熱烈反響。
在動力電池領域,先后與美國UL公司,Intertek公司,TUV南德及TUV萊茵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驅動電機領域,檢測能力獲TUV認證,可為電機產品出口提供認證檢測服務,同時為特斯拉、大眾、奧迪、沃爾沃等進口產品提供進口認證測試。
在燃料電池領域,開展了國內外燃料電池行業調研工作,與日本豐田東富士研究所、日本本田總部、加拿大巴拉德、大連化物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Greenlight、AVL、MAXIMATOR、群奕、新源動力、億華通、上海舜華、重塑能源、上海攀業等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進行了調研考察及業務和項目洽談工作。
五、發展規劃
上海汽檢正在積極策劃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加強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領域檢測技術能力建設的投入力度和速度,不斷提高技術能級,根據產業發展趨勢進一步構建和提升測試評價體系,全面提升上海汽檢的綜合技術服務能力,適應和滿足我國新能源機動車產業發展的要求。
在新能源汽車三電技術領域,重點建設動力電池材料的檢測和評價技術能力、四驅分布式電驅系統動力總成檢測和評價技術能力,電驅動系統NVH測試和評價能力,充電樁電磁兼容測試和評價能力,完善新能源電池模擬碰撞測試和評價能力。
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重點建設燃料電池汽車整車氫電安全評價技術能力、燃料電池汽車氫排和氫耗評價測試能力、燃料電池汽車低溫冷啟動、燃料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關鍵零部件檢測和評價技術能力。
針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研究整車匹配技術,總布置優化技術等底盤系統集成優化技術,智能化,信息化融合的整車智能控制技術,圍繞以能量管理為核心的整車控制技術,開發符合真實道路場景和駕駛習慣的節能減排測試方法,構建新一代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減排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