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年鑒》編制辦公室
聯系人:王云龍
座 機:010-88110355
手 機:13691117911(微信同號)
郵 箱:chinaev863@126.com
手機網站
微信網站
行業綜述-純電動乘用車

?
2)隨著世界新能源車的浪潮,國際新能源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日益重視。外資車企股比限制放開,將提高外資新能源車企在華建廠的積極性。以特斯拉為例,作為中國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后的第一家在華獨資建廠的車企,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創造了汽車工業史上的“超級速度”。
?
3)新勢力車企逐步成為市場重要參與力量。2019年新勢力車企的銷量逐步接近9%的純電動份額,蔚來、威馬、小鵬、合眾等逐步進入量產周期。
?
4)補貼政策促進產銷結構改變。2019年3月26日,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2019年及過渡期間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法給出了最終指示。對乘用車而言,A00級為代表的低端車型受到較大的沖擊,而高端車型則可通過提升配置并提價的策略來平滑補貼下調影響。2019年,我國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占比雙雙提升至約70%,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銷主流。
?
5)電動汽車使用焦慮改善。電動汽車里程、成本、充電、壽命、回收、安全等問題依然存在,但都在逐一改善。以充電為例,大部分車企的快充都能夠在0.5小時或45分鐘內充電至到80%,北汽新能源推出的大功率充電技術已經能夠在10~15分鐘內充電至80%。
?
6)補貼大幅退坡,行業虧損依舊。2019年補貼大幅退坡,對生產企業的影響很大,整個行業處于虧損狀況,很難通過新能源汽車盈利。
?
行業綜述-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如今,政府、行業協會、高校、圖商、車企等各方均認識到高精地圖和高精度定位對于自動駕駛的重要作用。但是中國高精地圖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面臨什么瓶頸,需要怎么解決和規劃,仍未有一個系統和完整的解答。
發達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研究,在可行性和實用性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前列。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自主地面車輛(ALV)計劃。在自動駕駛汽車研究位于世界前列的德國漢堡Ibeo公司,推出了可以在復雜的城市道路系統中實現無人駕駛的汽車,借助于隱藏在前燈和尾燈附近的激光掃描儀觀察周圍183m內的道路狀況,識別各種道路交通標識,并實時構建三維道路模型匹配先驗的內置地圖。
?
?
行業綜述-2019年新能源汽車保險情況及未來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需求分析及預測

現有的車險定價主要以裸車價格、使用年限、使用性質及座位數為依據,雖然可以根據公允價值做實際調整,但價格浮動不會超過30%。
目前,新能源汽車險種沿用燃油車。當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保險種類,基本都是沿用傳統燃油車的保險模式,交強險、車損險、三者險、盜搶險、自燃險等與燃油車別無二致,只是不需繳納車船稅。正因為采取的仍然是傳統燃油汽車的保險條款,這就會存在幾個很突出的矛盾:新能源車投保時是按照政府補貼前的出廠價計算保費,理賠時卻按照補貼后的車價賠付;另外,電機、電池、電控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但燃油車的保險條款中是不涉及三電系統的;除此之外,燃油汽車保險條款的部分除外責任和附加險也不符合新能源汽車的情況。
雖然新能源汽車總體保有量還比較小,2019年全國承保的新能源汽車為347萬輛,僅占行業總承保車輛數的1.4%,但近年來增速較快,沒有專屬保險反映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為新能源汽車制定專屬保險是必要的。
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也并非剛剛提出,監管之前就組織行業協會進行了研究論證,并在2018年發布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綜合商業保險示范條款》,同時向行業內征求意見。只不過至此之后就杳無音信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保險行業協會已組織力量成立了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工作組,積極開展條款研發工作,力爭早日推出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示范產品。新能源汽車專屬險種有盡快望落地。
?
?
行業綜述-2019年新能源汽車售后與維修總體情況

我國缺少統一的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標準,新能源汽車產品維修、更換、退貨、糾紛處理暫無標準可依。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大多根據現有燃油汽車售后服務相關政策,如《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并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建立了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服務體系。但和國外企業售后服務維修體系相比,國內企業在售后維修服務模式、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售后維修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售后服務能力亟待提升。
?
?
行業綜述-新能源汽車輕量化

新能源汽車產銷也繼2018年之后持續下降。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
2019年,我國在高強度鋼、高性能鋁合金等輕量化技術發展較快,隨著我國汽車輕量化技術研究進入“深水區”,研究工作正在逐漸深入。
?
?
行業綜述-氫基礎設施

日本是全球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國家,截止2019年12月底,日本已建成的加氫站已達116座,日本的加氫站主要分布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福岡等主要城市圈,早在2018年就有11家公司共同投資創建的聯合加氫站建設和運營實體公司Japan H2 Mobility(JHyM)。
韓國在2019年年初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計劃到2022年建成310座加氫站,連接主要高速及地區;2040年共建成1200座加氫站實現網絡化,但是受到年中的制氫廠爆炸事件的影響加氫站建設速度變慢,截止2019年年底韓國已建成24座加氫站。
美國是全球最早開始進行氫燃料電池應用和加氫站建設地區之一,其中美國加州地區是美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營無論是加氫站數量還是運營汽車的數量都是最多的地區,截止2019年年底美國加州地區已有近8000輛燃料電池汽車運行和建成43座加氫站。
歐洲在2019年之前一直是全球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地區,早在2017年就由能源企業、氣體公司、整車企業共同合資成立了氫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公司H2 Mobility;其中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德國在2019年年底已建成82座加氫站數量位居歐洲第一,全球第二;并且歐洲其他國家例如丹麥、挪威、英國、法國等國家也開始積極建設加氫站。
中國作為后起之秀,經歷了2019年全年加氫站高速的建設,截止2019年年底已建成58座加氫站,加氫站數量位居亞洲第二,全球第三。
全球加氫站數量持續增長,2019年亞洲加氫站數量將首次超過歐洲地區,主要是因為中國和韓國市場的崛起,中國加氫站數量在2019年快速爆發目前已經達到58座,說明中國氫能燃料電池市場已經進入快車道,全球加氫站總數近450。
上一頁
1
2
...
15
下一頁